衢州市委党校位于衢州市高铁新城综合治理示范区,占地面积约7.7公顷。市委党校是在市委领导下,培训轮训全市党员领导干部的重要基地。衢州市委党校区块海绵专项改造项目的建成,不仅解决了内部积水问题,满足党校提升环境的需求,更是在衢州市水弹性城市建设中起到了先锋和示范作用。
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全面融入海绵理念,对现状积水点进行疏通和改造,结合地形地势特点及景观设计手法,充分协调竖向设计与径流组织,构建完整的雨水收集和排放路径,同时新建水体循环净化系统和宣传科普设施,实现了景观效果与生态功能的统一,打造了兼具教育示范、生态环保、人文特色的海绵样板。
积水问题是衢州市委党校公共基础设施的短板所在。项目针对现状积水点,以问题为导向,实施了系统的改造措施。新建截水沟、植草沟、渗排沟等线性雨水转输设施,有效收集和引导雨水,使其缓慢下渗和排放;建设下凹绿地和雨水花园,作为关键的雨水收集与调蓄区域,雨期容纳大量雨水、雨后缓慢释放,减轻排水系统的压力;合理布局和改造雨水井,提高雨水收集效率;调整地面竖向标高,有序组织雨水径流。通过多种海绵设施相互连接,构建了从雨水源头到排放终端的高效雨水径流通道,确保雨水得以合理收集、处理和排放。
数据显示,项目改造前雨水管道设计标准偏低,仅能满足1年一遇降雨;改造后可应对3年一遇降雨,地块排水能力明显提升。未来面对较大降雨时,排水系统能更有效地应对,以此来降低内涝风险,保障地块安全。
项目充分结合景观效果,实现海绵理念与景观设计完美融合。一方面,在植物配置上坚持适地适树原则,选用当地本土植物,提高成活率的同时体现地域特色。通过合理搭配不同植物种类,形成层次丰富、色彩斑斓的植物群落,既美化环境,又为海绵设施提供良好生态底色。在空间布局上,景观与海绵设施相互配合,如雨水花园兼顾雨水收集净化功能与景观效果,经巧妙设计成为校区亮丽风景线,吸引人们主动了解水弹性城市知识。
另一方面,其他海绵设施(如碎石截水沟、改造平石等)在不影响功能的前提下与周边景观协调,营造和谐统一环境。风铃式雨水立管由雨水漏斗、悬挂设施、风铃桶组成,其造型与周边景观元素相呼应。在位置选择上,最大限度地考虑景观视线要求,通常设置在不影响通行且方便排水的区域,避免遮挡重要景观节点和视线通廊。
项目聚焦水体循环净化系统构建,对景观水体实施了一系列改造措施,包括新建逐级跌水平台、截污系统和水下森林等多个角度。这些措施从不同方面出发,对改善水体水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逐级跌水平台的建立使得景观水体具备了一直更新和净化的能力。它就像一个天然的过滤器,让水体保持流动,避免了死水的形成,由此减少了水质恶化的风险。截污系统则在雨水进入水体之前发挥作用,能有效地拦截和去除雨水中携带的各种污染物,防止这些污染物进入水体,从源头上保障了水体的清洁。水下森林更是水体净化的得力助手,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水中的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为水中的生物提供了充足的氧气。同时,微生物在水下森林的环境中也能够更好地发挥分解作用,将水中的有机物质分解为无害的物质,进一步净化了水体。
此外,项目在景观水体周边设置的驳岸缓冲带和互动净化设施,为水体环境增添了更多的价值。驳岸缓冲带不仅在视觉上提升了水体的美观度,还能起到一定的过滤作用,防止周边的泥沙和污染物进入水体。互动净化设施则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直观了解水体净化过程的场所,人类能通过这些设施近距离观察水体是如何被净化的,从而增强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理解。
项目通过宣传标识系统、地面科普设施、互动科普设施和实体模型沙盘,积极构建海绵科普教育宣传平台。宣传标识系统通过标识牌、宣传栏等,对海绵设施作出清晰标识说明,涵盖名称、功能、原理等,便于人们了解、保护和利用设施。地面科普设施有雨水收集池、过滤装置等,能让人直观感受雨水收集净化过程。互动科普设施借助手动抽水装置、水质检测设备等,让人们进一步探索水弹性城市运作机制。实体模型沙盘准确呈现设施位置,模拟雨水径流过程,展示设施作用和原理,以助人们更好理解水弹性城市建设。
此外,市委党校作为干部学习的重要场所,将水弹性城市知识纳入教学意义重大。通过课堂教学介绍理论与实践,组织当地考验查证体验海绵设施运作,培养学员环保意识与水弹性城市建设责任感,助力推动水弹性城市建设。依托项目开展水弹性城市实地教学活动,有助于培养一批具有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和知识的专业人才,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推动海绵城市高质量发展。
项目竣工后,呈现出令人瞩目的建成效果。校园内绿植葱郁,植物群落层次分明且色彩丰富,与海绵设施相得益彰,奏响了和谐共生的生态乐章。海绵设施协同合作,滞蓄与排水能力明显提升,无论是小雨淅沥还是大雨倾盆,校园内都能有效应对,雨水得以合理疏导和储存。雨水自净系统高效运行,净化后的水资源为校园景观增添了灵动之美,点亮了水资源净化的绿色希望之光。同时,构建的海绵科普教育宣传平台,为师生和来访者提供了知识传播的载体,让水弹性城市理念深入人心。智慧化海绵地块的创新实践更是为校园管理带来便利,提升了整体的运行效率,真正的完成了“海绵”的全面升级,打造出一个兼具生态、教育和示范意义的海绵基地。
在寒风凛冽的冬日,甘肃、广西等地开展为环卫工人等户外劳动者“送温暖”活动,通过送爱心早餐、送体检服务、送御寒物资,传递社会的关爱,让户外劳动者在冬日里感受浓浓的暖意。
近年来,湖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深入学习贯彻习法治思想,坚持人民立场,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致力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破解顽症难题,现行有效省级地方性法规12件、省政府规章7件,为住房城乡建设事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近日,“云南好村寨”乡村设计大赛现场活动在昆明举行。本次设计大赛以云南省境内的自然村为场地选址,致力于联合高等学校、职业学校、设计单位和热衷服务乡村的多方社会力量,共同探索云南从“好房子”到“好村寨”的建设路径
近年来,泰顺县围绕乡村振兴总体目标,以乡村建设评价为抓手,针对评价发现的问题,确定乡村建设行动重点任务,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建结合、推动发展,在农房建设管理、人居环境整改治理提升、配套基础设施完善等方面积极采取一定的措施,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
日前,重庆市城市管理局召开全市“城市管理进社区,服务群众面对面”工作推进会,参会人员前往重庆沙坪坝区团结坝社区、渝中区浮图关社区、江北区渝北社区现场观摩3个区“城市管理进社区,服务群众面对面”的工作经验、典型做法和特色亮点。
项目位于衢州智慧新城鹿鸣半岛核心区域,西临白云中大道,其余三面由石梁溪、信安湖环绕。总用地面积约64公顷,绿地率约79.3%。
从“试点”走向“示范”——天津滨海新区打造特色“5个一”水弹性城市建设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