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2024年海绵钛市场呈现“高开低走”趋势,供需错配导致“价格战”风波,带领企业不断的提高自身竞争优势,以及建立全流程生产线着重于高端材的发展,掌握预防“供需错配”强针剂。2024前三季度海绵钛出口4361.88吨,同比增长24.05%,国际化开拓方面步步高升,未来能否为海绵钛市场提供大的需求增量?本文通过一系列分析海绵钛行情走势、供应、增产计划以及下游需求等方面展开对于海绵钛后市发展的讨论。
我国海绵钛生产技术不断深究提升、产能扩张逐步释放,内需不在大规模依赖国外进口,由净进口国转变为净出口国,部分领域在不断远超其他几个国家产品。
海绵钛出口逐年提升显著,这也归功于我国国产新材料技术工艺,助力中国工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一方面说明我们国家自主生产海绵钛从产品质量以及价格上的优势已得到国际其他几个国家认可;另一方面也充分说明我们国家生产企业在国际化开拓方面有显著成效。
2024年海绵钛市场行情报价呈现“高开低走”快速回落趋势。截至目前,年内海绵钛价格累计跌幅约10000元/吨,价格已跌至历史新低位。相比较2023年市场,海绵钛企业承压运行下加强全产业链布局,降本增效提升产品效益,虽目前市场表现弱稳趋势,且部分头企海绵钛价格联合上调3000元/吨左右,但下游市场之间的竞争压力仍存,原料采购实际成交仍有下探表现,后市场成品价格预计稳定在4万元/吨。未来海绵钛非标产品利用的提升及海绵钛在出口方面的很明显的成效或对市场起到支撑作用。
海绵钛的生产大致上可以分为全流程与半流程企业,全流程企业能够自产四氯化钛与氯化镁电解实现镁的重复利用,成本值大多分布在在四氯化钛、镁锭、电耗等。
2024年金属镁市场受下游需求持续疲软情况影响下,价格缓慢下探,至目前,年内镁锭价格累计跌幅3400元/吨,价格已跌至近三年来历史低位,相比较2023年市场,在主产区陕西府谷地区完成兰炭技改的政策下,整体厂家开工较积极,产量明显上升,进入下半年,虽个别厂家有减产检修情况出现,但整体影响较小,反观市场需求持续得不到改善,供需失衡情况凸显,致使全年价格基本以弱势震荡向下运行为主。
据Mysteel调研,通过理论公式来看,常规以一级海绵钛为标准量定,目前市场全流程海绵钛企业多处于倒挂亏损状态。近期亏损值较前期有所收缩,主要是由于钛矿原料价格走弱,四氯化钛生产所带来的成本下降,以及近期镁锭市场持续震荡向下表现。但近期也有部分产区厂家表示本月电价上涨试运行,后期关注新一轮综合电费定价情况。
从实际上市头企财政报告来看,金钛股份2024年1月1日-2024年9月30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31亿元,同比下降10.52%,净利润9871.16万元,同比下降6.03%,基本每股盈利为0.4700元。上市公司头企在“全产业链布局”降本增效上很明显的成效,上年同期海绵钛销售价格降幅大于成本降幅,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同比方面表现下降,导致毛利率较低所致;全产业链头企不断扩产提升,从自产四氯化钛/镁电解槽等方面的进取,成本低于采购价,贡献了一定的利润实际表现,综合表现海绵钛头企上市公司仍多处于盈利状态。
2023年下半年市场需求及原料供应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全流程企业整体释放趋势保持缓提升状态,半流程企业基本进入停产状态。
2024年上半年伴随市场预期较好,价格稳中有涨,厂家端供应释放陆续提升;下半年由于价格快速回落,且达到历史低点,海绵钛企业开工率降低至80%左右,开始“控产保价”,产量有所下滑。
2024年截至目前中国海绵钛产量前三的省份分别为辽宁、四川、云南地区,各省份占比情况如上,其中产量最大的地区为辽宁地区。
据Mysteel调研统计:2024年对比2023年海绵钛产能增长30.95%;后期计划产能对比2024年预计会增长83.94%;截止2024年底我国海绵钛总产能预计达到33万吨以上,后期计划产能(不包含新企业介入)总产能预计达到60.7万吨以上。
2024年前三季度,海绵钛出口表现强劲,但国内市场需求仍需关注。未来,随着全球钛产业链的进一步整合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中国钛系商品市场或将迎来更多机遇与挑战。
未来市场将优胜劣汰,落后产能或将淘汰出局(目前半流程企业基本关停),市场需求和国际竞争局面将继续带领企业要提升质量,未来在海绵钛新增产能持续释放下,以及转子级、小粒度海绵钛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我国在航空航天及军工领域仍有较大的发展、突破、创新空间。国内产业集中度也将进一步提升,中国产业格局也将从工业大国走向工业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