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人们可能对珲春这个地名不太熟悉,但对于东北人来说,珲春则是耳熟能详的城市。这座城市地处吉林省东部,毗邻俄罗斯和朝鲜,是一座真正的边境城市。
然而,遗憾的是,珲春虽然靠近图们江的出海口,只有15公里之遥,却难以直接通向大海。因此,尽管地理位置接近海洋,珲春仍旧是一个内陆城市,而非沿海城市。
事实上,珲春曾是一个沿海城市。在清朝早期,有关珲春的描述是“倚山控海临江”,这句话是啥意思呢?
倚山:珲春地处锡霍特山脉之下,这部分山脉现在属于俄罗斯。控海:过去珲春是一个沿海城市,东部直接面对东北的“南海”,现在这里被称为彼得大帝湾。临江:珲春地靠近图们江。此外,珲春还是清朝时期的一个重要的人参产地。努尔哈赤早期便利用这一资源通过辽东总兵李成梁将人参销往内地,为其事业提供了资金。由此可见,珲春是清朝兴旺发达的象征之一。
因此,在清朝的早中期,珲春的战略地位很重要。自康熙十六年起,清朝开始封锁这一地区。
即便如此,仍然有不少人冒险盗采人参。为避免此类行为,清政府在珲春设置了15个卡伦,即边防哨所。这些哨所的官兵负责巡逻国界,防止人参被盗,同时也防止半岛上的犯罪分子逃逸到这里。
这些官兵除了监管珲春本地的治安外,还需巡视南海14岛。这些事实均有记录可查。
由此可见,清朝对珲春地区的管理不仅是有效的,也是重视的。包括南海地区在内,都是清朝边防的重点。
沙俄切断了珲春的出海口。在1858年之前,珲春的出海相对容易,顺着图们江可以立即进入东北的“南海”。
然而,随着沙俄对东北地区的侵压,情况出现了改变。在1858年,当时的沙俄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迫使清朝黑龙江将军奕山签署了《瑷珲条约》。
条约中将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的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割让给沙俄。这是一个极其屈辱的条约,对珲春的影响非常大。
珲春原属吉林省管辖,是当时吉林的东南门户。条约还规定了乌苏里江以东的40多万平方公里地区成为中俄共管地。
首先,黑龙江将军奕山并无权力处理吉林省的事务。他在沙俄提出要求时也曾表明了自己无权做主。其次,奕山在未经清廷批准的情况下签署了这份条约,清廷也未曾批准过。因此,《瑷珲条约》是一个非法的不平等条约,应当被废除。
但沙俄并不这么看,他们都以为这份条约已经足够成为法律依据。因此,沙俄强行派兵进驻上述区域。这些土地实际上已经被沙俄占领。
到了1860年,利用第二次战争和太平天国起义的机会,沙俄再次强迫清政府签订《中俄北京条约》。这份条约不仅让清政府认可了《瑷珲条约》的合法性,还将乌苏里江以东到图们江口的大片地区正式割让给沙俄。
这是清政府的决定,是由咸丰帝亲自下令,由其六弟恭亲王奕?签订的。所以虽然这份条约不合理,但它具有了法律上的合法性。
沙俄特别占据了珲春地区的出海口,那15公里的地段成了无法逾越的边境线。清政府要不要进行了抗议呢?
《中俄珲春东界约》后来让珲春暂时重新获得了出海口的权利。随着洋务运动的推进,清朝也开始认识到海口的重要性。因此,从1881年起,清政府开始解封图们江以北的地区,并通过种种政策扶持,吸引了大量的外来垦民。
在短短几年内,珲春地区快速地发展起来。在这种背景下,1885年,清政府派出吴大徵与沙俄进行谈判,目的是通过谈判获得图们江的出海权。
一年后,双方正式签订了《中俄珲春东界约》。这份条约不仅重新勘查并确认了双方边界,还重建了界碑,并且取得了一个重大成就:允许中国船只自由进出图们江口,俄国不得阻拦。
这对我们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好消息。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黑龙江和吉林两省再次拥有了出海口,尽管无法设立军事港口,但至少海上贸易通路畅通无阻。
原因是,1860年设置的界碑大多是木制的,跟着时间推移,这些界碑几乎全部腐朽。沙俄借此机会不断将界碑向清朝领土内推进,实际上再次侵占了我们的大片土地。
吴大徵在谈判前,与当地官员一起,不畏艰难,进行了仔细的地形勘测,最终发现了这些隐秘的侵占行为,并在重建界碑时,成功为中国收回了超过10里的土地。
虽然面积不大,但这一行动证明了沙俄通过条约和秘密推进界碑的方式持续侵占我们的土地。
意识到自己处于道义和法理上的劣势,沙俄在出海权问题上做出让步,以此显示他们的“大国风范”。
有了出海权,珲春的渔民们能自由地驶向日本海进行捕鱼作业,而且1907年珲春正式开埠后,商贸运输也逐渐在当地兴起。到了20世纪30年代,每年通过珲春河进出图们江的船只数量达到了大约1500艘。珲春展示出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潜力。
如果能够持续这样发展下去,虽然珲春可能没办法与上海、广州、深圳等著名沿海城市的经济实力相媲美,但至少能与长江沿线的大城市相提并论,不是吗?然而,什么阻碍了珲春的逐步发展呢?
一座铁路桥成为了珲春发展希望的终结者。二战期间,珲春当然无法正常运作。战后,按理说珲春应该能恢复作为通商口岸的功能。
但出乎意料的是,20世纪50年代,苏联建设了一座横跨图们江的俄朝铁路桥。这座桥完全堵塞了图们江的出海口。
但这座桥距离江面只有11米高,长达650米,并且只设置了3个通航孔。根据这种设计,只有小型渔船才能通过,大型货船则无法通行。
因此,珲春的商贸运输功能大受影响。本来黑龙江和吉林的大部分货物都是通过这里海运的,但现在只能绕道从辽宁出发。
随着后来我们与他们关系的进一步恶化,对方甚至完全封锁了国境线,多年的河道淤积使得连小型渔船都难以出海。
最近,俄国决定允许个人会使用海参崴港口,这似乎是一个好消息。但毕竟是借来的港口,始终让人感觉不够安心,因为主动权不在我们手中。如果我们能在这里有自己的出海口,那才是真正的安全和独立。
我认为,如果想要振兴东北经济,必须首先解决珲春出海口的问题。你有什么看法,珲春如何能够重新获得出海口呢?#深度好文计划#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